
基于迭代曲面拟合与离散化的主动反射面形状调节方案设计
摘要
本文对天眼——“FAST”射电望远镜的主动反射面形状调节机制进行建模分析,对
其工作原理与过程进行深入探究。首先根据所给数据,计算出基准球面的平均半径约为
300.400m,接着在目标天体位于球心正上方的状态下,求解出世界坐标系下的最优理想
抛物面方程。根据天体位置的变化,建立相应的天体坐标系,通过旋转矩阵进行两坐标
系之间的相互变换。
为尽量贴合理想抛物面,首先尝试主索点位于目标抛物面之上的方法,再进行拟合
方案的修改优化,直至达到理想程度。本题主要采用旋转矩阵实现坐标转换,利用迭代
算法进行拟合方案优化,并结合解析几何对问题进行求解。
针对问题一:将三维立体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图形,即将对理想抛物面方程的求解
转化为对理想抛物线方程的求解。通过解析几何分析,建立可能的抛物线方程。利用非
线性规划,以促动器伸缩范围、照明区域口径大小等现实情况为约束条件,寻找可以使
促动器伸缩长度尽可能小的焦距值,从而确定最终的理想抛物线方程。将该理想抛物线
绕着 z 轴旋转,得到理想抛物面方程约为 z = 0.0017816(x
2
+ y
2
) − 300.74。
针对问题二:当目标天体位置移动,以天体与球心所在直线为 z 轴,建立天体坐标
系,从而使目标天体在该坐标系下位于球心正上方,将问题二与问题一建立联系,并通
过旋转矩阵对坐标点进行变换与反变换处理。
首先引入拟合偏差均方根 (RMS) 的概念,选取一系列标记点,将球面离散化处理,
来描述拟合效果。方案一选择先让 300 米口径范围内的所有主索节点移至理想抛物面
上,发现 RMS 值不太理想。方案二要求计算出 300 米口径内主索节点周围标记点偏离
距离均值的均方根值,并将每一个主索节点沿着径向调整,利用迭代算法,直至偏差均
方根值达到理想状态。最终 300 米口径中所包含的主索节点有 692 个,理想抛物面的顶
点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为 (49.375 , 36.931, 294.347)
针对问题三:对电磁波的传播路线进行数学分析。将在 300m 口径内的所有球面形
反射面板进行离散化处理,根据天文观测的精度要求,每个散点间距不大于 1.5 米,于
是在所有反射面板上选取出 45 个标记点,对所有的标记点进行反射电磁波的路径计算,
并找出反射电磁波在馈源舱平面的击中位置。对于每一块反射板统计出落在接收有效面
积内光点所占比例,并以该板在天体坐标系下水平面投影面积占比为权重,最终将所有
300 米口径内反射板对应的带权值相加,作为该状态下的接收率。最终工作抛物面状态
下接收率约为 61.323%,基准球面下接收率约为 5.724%。
关键字: 迭代算法 曲面拟合 离散化 旋转矩阵 非线性规划
1